青春聚“丽”丨从心出发 乡逢乡识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青年工作中着力推动调查研究高质量开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回信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精心筹划,组织“零零农小青”社会实践队、“云岭非遗”小分队、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三支团队在丽江团市委的支持配合下,赴丽江市开展2023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7月1日,三支队伍首先到达七河镇金龙村,金龙村党总支组织委员寸凤泽给我们介绍了金龙村的村史概况和居住在这里的九个民族的文化特色。
同学们在调研中了解到,金龙村的移民经过和村民移民前后的生活变化,同时参观了金龙村的三大支柱产业——可食用玫瑰、金沙木梨和红心猕猴桃。
通过调研,同学们了解到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在毕业后回到家乡,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与发展,而金龙村也探索出了一条把本地少数民族文化同村落建设与发展相结合的新出路,如今的金龙村已然成为乡村振兴建设模范案例之一。
随后,实践队来到七河镇新民村西哨村。西哨村近几年的建设、发展和村民们的集体意识提升密切相关,如今全村宽6米的水泥道路和绿化的建设,都是整个西哨村村民自发性地在自家的围墙院落和田间地头中选择无偿捐赠给集体用来推动村落发展的成果。最后,实践队队员走入村民家中,对西哨的村民进行了普通话的推广和关于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问卷调查。
下午,实践队来到了拥有600多年历史文化的普济村,在村民和斌的带领下,我们了解到普济村是古老的纳西族聚居村寨之一,全村69户289人,居住着纳西、汉、藏、白等民族,民风淳朴,民居错落有致,田园郁郁葱葱,于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实践队一行欣赏纳西古乐非遗传承人演奏的纳西族民族音乐,老人的笛声苍劲有力,仿佛在和我们诉说着来自纳西族特有的故事。
随后,实践队来到古城中的云天工珐琅彩银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云天工创始人过鹏儒给实践队成员介绍了珐琅工艺品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他本人选择在丽江发展珐琅艺术品的原因,通过他本人的探索,将珐琅艺术品同东巴文化相结合,用珐琅艺术品作为传播和承载东巴文化的载体。
最后,我们来到了纳西东巴象形文字体验馆,丰富多样的象形文字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份独属于东巴文化的魅力,在讲解员和老师的带领下,众多的东巴文化艺术品呈现在我们眼前,这些来自东巴文化大师的作品也透露着对我们青年人的期望和对中国梦的认可。